:::

蘭博電子報

006期-蘭博脈動「宜蘭巡禮—蘭博學苑課程規劃概述」

皮淮音  /  蘭陽博物館籌備處規劃師

 

我把世界視為一串線索,多少可以用來解釋宇宙。厚皮動物與一角鯨;大棕櫚樹與會吃昆蟲的植物;不會飛的鳥與大蟒蛇—這些都是某個神秘訊息的一部份;而我們必須解讀這個訊息,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

 

引自詹姆士考恩,《地圖師之夢》

前言

蘭陽博物館興建計畫在歷經長時間的構思與討論之後,建築主體已有了初步的規劃構想。在面對展示設計即將展開之際,為了使設計單位暨籌備處同仁對宜蘭相關課題有深入之瞭解,籌備處特別規劃了宜蘭巡禮系列課程,其內容包羅了宜蘭的地形、地質、水文、動植物生態環境、以及人類學等自然與人文主題講座系列,邀請專家學者開講;同時,並視實際課程所需,搭配田野踏查活動,蒐集展示相關資料,以期未來所規劃之展示內容不僅能精準地呈現蘭陽風土民情,同時更具深度與內涵。為了延伸計畫施行效益,本項課程並廣邀蘭博家族與蘭博之友共同參與,以推動終身學習之風氣。

蘭博學苑系列課程

本系列課程計畫實施半年,講座與田野踏查依實際展示內容蒐集所需搭配辦理。截至3月中為止,本系列課程業已舉辦三單元,分別為「宜蘭的古道」講座暨「草嶺古道」田野踏查、「淺談宜蘭地區水文環境」講座、以及「宜蘭的植群簡介」講座暨田野踏查活動等。

 

首場講座—「宜蘭的古道」於116日晚上六點半舉行,由國立宜蘭技術學院陳進傳老師主講。陳老師由「淡蘭古道」的幻燈片介紹帶入,陳述宜蘭早期對外交通與宜蘭開發之關係等議題。田野活動於117日赴「草嶺古道」踏查,邀請文史專家唐羽先生導覽解說,在綿綿細雨中一路探尋「三貂嶺」古道、「淡蘭古道」、與「草嶺古道」等沿線之古蹟遺址,體驗先人開蘭之艱辛歷程。

 

「淺談宜蘭地區水文環境」講座於130日晚上舉辦,邀請國立宜蘭技術學院張智欽老師開講。課程內容由水循環的現象切入,闡述宜蘭地區因富含豐富雨量而擁有充沛地下水資源的情形,並論及宜蘭聚落分布與水的關係。最後,並提出「人是環境中一份子」之環境倫理觀點,呼籲對環境保育的重視。

 

「宜蘭的植群簡介」講座暨田野踏查活動均由國立宜蘭技術學院森林系陳子英老師主講。在227日之講座上,陳老師就宜蘭因雨量充足之氣候與高山林立之地形所化育出之特殊生態環境,提出了精闢與詳盡的介紹。為了親身觀察植物生態環境,陳老師於31日率隊深入宜蘭縣境內多個不同海拔之場域,解說當地植物社會群相。足跡所至之處,遍及了富含沿岸植物生態環境之北關、包含平原、出海口之植物生態環境的東港、屬於濕地植物生態環境的太陽埤、以及具亞熱帶植物生態環境之棲蘭森林遊樂區。

 

即將舉辦的第四單元課程將以「宜蘭的史前文化」為主題,於325日邀請曾多次主持丸山、大竹圍等宜蘭地區史前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之中研院史語所考古組—劉益昌主任主講「宜蘭的史前發展史」。並於327日由邱水金老師親自率團,從正在搶救發掘田野工作的「淇武蘭遺址」為起點,踏查大竹圍、加禮宛、流流、新城、武荖坑等本縣境內各個具有代表性的史前文化遺址,內容豐富精彩。

 

除了上述所列之系列課程之外,籌備處將陸續舉辦「宜蘭的高山湖泊」、「龜山島暨烏石港沿岸生態環境」等宜蘭自然生態環境之講座課程及田野踏查活動,邀請專家學者導勘解說。同時,有關宜蘭之歷史建築、聚落文化、民俗慶典、飲食文化等人文主題之系列課程,也都在陸續規劃之中。

結語

宜蘭巡禮—蘭博學苑課程除了為蒐集蘭陽博物館展示資料而舉辦之外,同時也是籌備處辦理之系列教育推廣課程之一。截至目前為止,在上述所舉辦的三項課程單元之中,參與學員人數均呈現穩定的成長。對於不克前來參加課程活動的蘭博之友,籌備處也備有各次課程之錄影資料及課程大綱提供借閱,以俾利本項課程之推廣。

 

要讓他人感動,需先感動自己;在蘭陽博物館展示規劃展開之際,我們選擇了以零距離的方式觸碰蘭陽大地,親身感受身邊最細微的事物;期望透過每次的講座與田野踏查活動,以影像、文字、與聲音等方式,為蘭陽的好山好水作出最真實與深刻的紀錄,以更進一步的裁剪出屬於蘭陽動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相信在展示主題與內容的轉換與呈現上,我們仍有一段長路要走;而今天,我們要與宜蘭作進一步的接觸。

 

我們觀看著船頭下一條嬉戲的海豚;這項觀察和我們的關心是結成一體的,因為後者本身決定我們會感受到多少歡樂。傍晚時刻從水面那邊傳來聖馬可教堂的鐘聲,這鐘聲不僅是鐘錘撞擊銅鐘的聲響,更是一記召喚的回音—這項召喚對我們所有人而發,要我們去參與一個高度想像的事件。引自詹姆士考恩,《地圖師之夢》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