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4期-家族館采風「走一回學進校園采風館」

劉振倫  /  學進國小教師

Why:緣起

1918年到現在,約有一萬多名的學生,曾在學進國小花六年的時間學習;有近三百位教師在此諄諄教誨這些學生;又有數千位關心學生的家長及社區士紳曾造訪過學校,未來不知道還有多少學生、教師及家長會在學進相遇,而激起知識的火花;對我們來說,他們都是學進人。就一般人而言,學進也許就是中正路、學進路與舊街路所圍起來的一個包含一些建築、樹木的空間,然而,對於不論過去、現在與未來曾/會在這裡教學相長的學進人而論,學進卻是他們一生中展現亮麗歲月的舞台。

 

也許景物一再變遷,每個人心中的學進也不一樣,但是在高齡近九十的校友,面對夕陽搖椅晃動的回憶中;在目前跑跳於操場、誦讀於課堂的學生經驗中;在牙牙學語數年後,可能入學的學童之憧憬中,學進卻有其不變的容顏。學進校園采風館不是憑空想像的產物,而是試圖將過去回憶、現實經驗、未來憧憬加以具體化,讓參訪的局外人穿過時光隧道,與學進人一同觸動小學記憶的心弦,輕吟回盪著共同經驗的話題;讓回/來到這裡的學進人,捕捉昔日師生追、趕、跑、跳、蹦的蹤影,細數一草一木的景緻,進而發出會心的驚嘆:「啊!這就是我的學進!」

How:拼貼學進圖像

對大多數的學進人而言,烙印在他們內心深處的學進,是由何人、何事、何物、何景所構成?他們最企盼睹何物而思幽幽小學之情?最期待學進走向何方歷史的未來?如何將過去回憶、現實經驗與未來憧憬加以具體化,交織彙編出共有的圖像?我們分別透過訪談、問卷調查及各種活動傳遞訊息,進行文字的建構,同時著手實物的蒐集。

 

1998年11月,為了慶祝創校八十週年,在絢麗繽紛的系列活動中,展示許多包含歷屆畢業團體照的相片,其中數屆團照的位置只有如下形式的文字呼籲,而無影像浮出:

004期-家族館采風「走一回學進校園采風館」

這樣的方式發揮了如期的作用,校友深情的回應,不僅增加館藏舊照片的數量,也製造「再一次接觸」的機緣,諸如包裹書本的布巾、背心裙式的制服、午餐用的便當盒、帶有老師評語的作業簿等就這樣陸續地進駐學進校園采風館。

 

在一次大規模的問卷調查中,除了動員校友、現職及退休教職員外,也讓學生與家長參與展示內容的建構過程。透過孩子對阿公/媽或阿爸/母的訪問,不但增加親子互動與學習的機會,也凝聚了共同的情感;爾後趣味十足的「有獎徵答」活動,更加深他們對校史的認知。

 

分析564份的有效問卷的結果,教室與禮堂是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校園建築;池塘、涼亭、吊橋與大榕樹下,常是孩子們下課的遊憩天地;荷花池畔、躲避球童塑像旁、國父銅像及圖書館前,是師生合影留念時的最佳背景;盪鞦韆、打躲避球、搶國寶、爬竿子是校友們常玩的遊戲;遠足、運動會及球類比賽是大夥兒終身難忘的活動;鐘聲、蟬鳴與校歌是永遠懷念的聲音;課桌椅、風琴與大算盤總是最熟悉的上課用品;畢業證書、舊照片及畢業紀念冊/照是大多數人始終保留的物品。這些「記憶」和「心聲」的交織,逐塊拼貼出學進人的共同圖像,成為本館展示規劃過程重要的參考指標。

噴水鯉魚的荷花池塘畔,是師生合影留念的最佳背景之一。學進國小校園采風館提供
噴水鯉魚的荷花池塘畔,是師生合影留念的最佳背景之一。學進國小校園采風館提供

What:記憶、經驗與憧憬

我們將學進人過去回憶、現實經驗與未來憧憬具體化後,與設計師不斷重複溝通-修正-討論的過程,並數次請益縣史館、蘭博籌備處及台大城鄉基金會等的專家學者們,最後以「感恩:我們的學進」、「懷念:學進的我們」、「情深:二結有學進」及「展望:學進再學進」四個主題來詮釋展示的內容。

 

從校園采風館的入口意像區踏入展示區,悠揚的校歌歌聲引領參訪者進入學進歷史的時光隧道。順著「歷史的腳步」,瀏覽學進的簡史;從「歲月的臉孔」中,找尋兒時啟蒙的師長;也可利用旁邊的電腦,查詢昔日共同嬉讀的同窗。輕踩著仿五0年代教室外長廊的地板,清晰聽見學童們下課時的嬉鬧聲。塵土飛揚的操場、充滿加油聲的球場、探索知識的圖書館,以及深具歷史意義的躲避球童塑像旁都有我們的足跡;上課的鐘聲催促我們進教室,在「記憶中的老校舍」裡,陳列巨大的算盤、五音不全的風琴、凹凸破舊的課桌椅、每日要寫的作業簿及期末必發的成績單。「起立!敬禮!坐下!」是多麼熟悉的聲音!粉筆在黑板上急速地「喀-喀-」作響,刻畫你我共有的經驗。櫥窗裡的獎盃,述說「汗水與榮耀」的故事;教室後的成績欄,是展示作品的園地。複製的「鯉魚池」,勾起捉魚、捧蝦的鮮活記憶;「隔壁班的同學」曾和我們一同登上表演的舞台,是縈繞不去的甜美回憶。「尪仔標的夏天」裡,在蟬鳴鳥叫的樹蔭下、搖搖晃晃的吊橋上或是噴水鯉魚的池塘邊,無不充滿師生的歡笑。多采無憂的小學生活,總在「鳳凰花開時」澿淚揮別,畢業證書與獎狀是歷屆學子進步的見證。

 

「二結有學進」的主題,詮釋學進與二結社區「剪不斷、理還亂」的深厚情誼。學進的舞蹈隊、直笛隊、舞獅隊及北管樂團等,常為社區的活動助興、助陣,二結因學進更繽紛多采;社區「愛心媽媽」辛勤的付出與無私的奉獻,家長委員校務的參與及悉心的關懷,在在都教學進人衷心銘感。

 

學進的沃土,孕育許多出類拔萃的人才。國際知名的旅美畫家林茂雄先生,是學進二十八屆的校友,其親友惠贈母校的水彩畫作,風格獨特,令人讚嘆;國寶級薪傳大師陳旺叢先生,是學進二十九屆的校友,其粉末登場的聲、影,是我們珍藏的寶;第九屆民進黨黨主席林義雄先生,是學進三十一屆的校友,其獨步群雄的政治理念都紀錄在館藏的著作裡。這些「傑出校友」是學進的榮耀,也是後學者的典範。

 

同樣的學進,有不同的回憶。在細讀師長、校友們娓娓傾訴「我在學進的日子」之後,是否也喚起您沉澱心靈深處的記憶?感動的想在「留言區」上留下隻字片語呢?沉浸在濃濃的回憶的氣氛裡,流轉在彷彿錯置的時空中,拖著依依不捨的步履,再回首蓋個「紀念戳」章吧!為這趟時光之旅畫下圓圓的句點。

校園采風館館藏史料─二結國校教職員履歷書。學進國小校園采風館提供
校園采風館館藏史料─二結國校教職員履歷書。學進國小校園采風館提供

Who:他們的故事

1960年代,校園裡颳起一陣「躲避球」的旋風。無論是社團練球,中/高年級的體育課,或是十分鐘的下課,隨處可見學童們生龍活虎地打球,或忘情地觀球。有一位校友回憶說,當他還是四年級的學生時,因羨慕高年級的哥哥們成立躲避球隊,而時常跑去看他們練球。有一次,當他看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有一個漏接的球迎面撲來,他不假思索地接住球,並隨即把球丟回去。唉呀!球丟偏了!馬上跟著就是教練的叱責聲。儘管如此,當時面紅耳赤的他,卻未減少對躲避球的熱愛。當他升上五年級後,不但如願地正式進入球隊,而且還是個主攻手呢!

 

1969年,學校幾位年輕熱情的男老師,針對男童組織一支特別的躲避球隊,不畏寒暑地積極訓練。果然不負眾望,先是縣賽奪魁,後又拿下台灣區男童組總冠軍。空前的佳績傳來,舉校歡騰,也令校外人士嘖嘖稱奇。在球隊榮歸接受表揚之際,本校張德源老師突發奇想──為校史上勝利的一頁留下紀念物。他請冠軍隊的一個隊員充當模特兒,每日利用課餘時間,精功細琢出一個手中執球的躲避球童塑像。這個塑像已陪伴著學進走過三十載的歲月,雖因久歷風雨的吹打,如今「外貌」已斑駁模糊,然而,它始終是歷屆師生引以為傲的歷史見證。

躲避球童塑像是歷屆師生引以為傲的歷史見證。學進國小校園采風館提供
躲避球童塑像是歷屆師生引以為傲的歷史見證。學進國小校園采風館提供

Where:小采風、大學進

學進國小屹立於近蘭陽大橋咫尺的溪南,「校園采風館」就靜置在校園的一角。整座館佔地157坪,其中「研究室」是蒐藏簿冊、整理史料等行政、辦公的場所;「辦公室」提供本校家長會、教育基金會、校友會及退休人員聯誼會辦公、聯誼的空間,也是迎接訪客的貴賓室;「視聽室」是作為學校簡報、班級視聽教學及小型會議之用;「展示室」則是非定期的館務活動及舉辦特展的地方。而展示史料、文物精華所在的「校史室」(即常設展示區),只有小小的55坪大,規模實屬袖珍,是小采風;然而,其具體化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學進,卻是大學進。

When:開館迎賓

學進校園采風館即將於200111月開館,正式對外揭開神秘的面紗。屆時以百餘張的老照片特展,向眾人展現學進豐富的歷史風貌,一幕幕地訴說校園更迭的軼事。竭誠歡迎所有學進人及想要重溫小學舊夢的你,參與這場歷史的宴饗,飽覽珍貴的圖像。

 

如果您是學進人,也願意花點時間翻箱倒櫃,找找保存已久的小學物品,慷慨捐贈本館永久典藏,如此不但能增益館藏,也能提升物品的歷史價值,造福更多關懷學進的人。當然,本館也會藉著各樣特展活動,陸續展示您提供的史料文物。

 

最後,我要大聲地說:「嗨!歡迎走一回學進校園采風館!」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