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006期-編輯室手札

羅欣怡

暖冬剛過,大地又開始一輪新的節氣循環。

 

新年新氣象,舊的東西常給人一種需要除舊佈新的感覺,其實,有些老老舊舊的「味道」,往往能表達一些新的事物所無法傳達的「表情」。有些人認為古蹟、歷史建築等歷史空間是一種進步的阻礙,其實,事在人為,是否能賦予歷史空間新的生命力與新的價值,是對我們的一項考驗,也是一項使命。宜蘭縣長年以來對於歷史空間的保存與維護不遺餘力,不論是一顆老樹、古井、橋墩或老房子,都希望能在兼顧歷史意義與現代需求的雙重考量下,尋求一個平衡點,盡力地讓縣內的歷史空間獲得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南門林園、二結農會穀倉、舊監獄門廳、慈林紀念館等案例,在宜蘭縣的公部門與民間部門的大力推動下,已開始一波空間活化再利用的運動,從調查、規劃與設計過程中,都參酌各方意見反覆思考該空間的定位,為的就是希望能賦予一個適合她的「表情」,並且能具有永續生存的機制,以免成為二度閒置的空間。有些是就文化產業或歷史意義的層面來考量,有些則可能是從市民生活空間的角度下來衡量,無非是希望每個歷史空間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命力所在。

 

然而,在這些歷史空間的推動背後,行政單位是否有一些依循的準則或政策方向,本期「歷史、空間、話政綱」此文中,嘗試對這個議題提出一些看法,該小組希望藉由歷史空間政策綱領這個計畫的研擬,提出一套可以給予行政單位執行工作之參考與決策依據。

 

有時文明愈進步,人們愈渴望保存古老的東西,但為了避免文化本位的無限上綱,該如何保存與活用這些歷史空間,確實是一項具有挑戰性而且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課題。

羅欣怡親簽
羅欣怡親簽

檔案下載

pdf 檔案
pdf 檔案
pdf 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