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博電子報

115期-從無到有的博物館─壁畫和模型製作經驗談

陳又伃  /  時任蘭陽博物館常設展模型製作美術執行

工程之初的紀錄照片
工程之初的紀錄照片

 

筆者在綠邦實業工作時,隸屬於模型組擔任壁畫繪製工作,主要工作是繪製送審圖面以及壁畫為主,模型製作有不同部門人員負責,紀錄工廠的生活是筆者個人的興趣,當時也還沒想到能夠寫成論文,沒想到十年後因此能分享當時的片段。

 

第一次接觸到博物館的壁畫工程覺得很新鮮,我的職場生涯擔任過視覺設計以及美編的相關工作,都是依賴電腦的美術相關工作,但還是一直很懷念能以手與顏料進行繪製的感覺,恰巧得知朋友在畫壁畫,於是帶著厚厚的作品集前去面試;面試當下也是一種衝擊,工廠遠在八里偏僻處的鐵皮屋工廠,當時家住中和,騎摩托車的車程最快也要四十分鐘,面對騎車的氣候考驗之外,當然逃不了工廠四處飛揚的粉塵,充斥著吵雜的噪音,刺鼻難聞的各種味道混雜著,還有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環境,我還是很興奮地迎接了早上八點準時上班,五點下班準時打卡的工廠生活。

 

2008年筆者任職之綠邦實業室內裝修有限公司承接蘭陽博物館常設展模型製作的工程案。工作內容包括內部模型製作以及壁畫提稿(山之層思源啞口壁畫、平原層宜蘭城商街壁畫)。2009年進場施作,包括模型的安裝以及壁畫的彩繪施工。


2010年追加海之層三種海岸線壁畫,經過提稿及修正後,再度進場施工。當年的5月18日,蘭陽博物館開始試營運,於10月16日正式開館。此工程案由設計至完工耗時3年,包含多種縮尺模型、實體模型等製作物,而壁畫及模型製作均需與館方開會及審查後,才能進行不同階段的工程,故需耗費非常多的時間在公文的往返上,在專業層面上需請教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再依考據結果修改及製作。至於壁畫方面,從概念提出、圖面的審查及修改要耗費至少半年以上,實際進場施工又花了四個多月的時間。

 

工作都是混雜交錯的狀態,有時是繪製送審圖面,有時去幫忙製作縮尺模型,更多的時候都是在找資料,資料的正確是博物館工程的首要條件,內部網路資料搜集以外,最常跑圖書館翻找資料,甚至到當地做記錄,搜集整理過後便是送審,送審期間也有需要與專家學者開會修改資料,在與館方統整後將所要更改項目傳遞到工廠端,資料傳遞與形成是項大工程,要將各自的專業統合出來執行轉換出展示品,親身經歷過才知道是多冗長的過程。

 

壁畫是筆者主要負責工作,從資料搜集到進駐在當地施工都有詳細的紀錄,印象最深的是為了搜集資料,到了頭城老街和平街,看到保留完整的日據時代建造樓房,還有找尋打鐵店、米店進行資料搜集。

左圖:山層、思源啞口壁畫送審圖。 / 右圖:海之層、三種海岸線壁畫送審圖
左圖:山層、思源啞口壁畫送審圖。 / 右圖:海之層、三種海岸線壁畫送審圖
平原層、商店街壁畫送審圖。
平原層、商店街壁畫送審圖。

 

當時也有接觸到模型製作部分;當時要製作的縮尺展示品為宜蘭最著特色的搶孤棚,資料搜集的部分前往當地看實際孤棚的製作,並且委託老師傅以傳統孤棚的做法製作縮尺的孤棚,接下來著手製作縮尺的祭品模型。

左上:宜蘭頭城搶孤棚。 / 右上:宜蘭頭城搶孤棚搭建中。/ 左下:孤棚樣本審查會議。 / 右下:孤棚廠驗審查會議。
左上:宜蘭頭城搶孤棚。 / 右上:宜蘭頭城搶孤棚搭建中。/ 左下:孤棚樣本審查會議。 / 右下:孤棚廠驗審查會議。

 

縮尺的祭品內容有米粉、魷魚乾、鴨賞、螃蟹、蝦子,肉與海鮮都是以精雕油土製作後再翻製成樹脂模型,之後進行打磨、細修、噴修上色,唯獨米粉是以實際的米粉再次加工,但是要先做防腐的動作,再將之分批成小捆,進行乾燥後裝袋。

左圖:海鮮棧祭品魚、蝦、蟹。 / 中圖:海鮮棧祭品魷魚乾。 / 右圖:肉棧祭品鴨賞。
左圖:海鮮棧祭品魚、蝦、蟹。 / 中圖:海鮮棧祭品魷魚乾。 / 右圖:肉棧祭品鴨賞。
左圖:防腐後乾燥的米粉。 /中圖:裝袋後比例尺。 / 右圖:裝袋後米粉。
左圖:防腐後乾燥的米粉。 /中圖:裝袋後比例尺。 / 右圖:裝袋後米粉。

 

搶孤人物製作也很耗時,首先要研究搶孤的形式規則、競賽方式、人數分配,動作設定都定案後開始以精雕油土雕刻出人物,也是確認後進行翻模、打磨、細修、噴修、手繪、保護等流程動作才完成物件。

左圖:油土製作人物。 / 中圖:翻模。 / 右圖:翻模。
左圖:油土製作人物。 / 中圖:翻模。 / 右圖:翻模。
左圖:細部修整。 / 中圖:手繪。 / 右圖:人物模型成品。
左圖:細部修整。 / 中圖:手繪。 / 右圖:人物模型成品。
左圖:進場安裝中。 / 右圖:進場安裝確定位置。
左圖:進場安裝中。 / 右圖:進場安裝確定位置。

 

另一個有協助製作的縮尺伐木模型,也是第一次從模型基地的圖面繪製到實際成型有比較完整的了解,當中的蒸汽機模型是需要繪圖人員建立設計圖面以電腦雷射切割方式製作零件後再進行組裝,而地形、樹木、人物等環境的營造就是純手工製造;一開始先將地形圖繪製完整後進行放樣,以發泡製作出地形後再以樹脂加固,過程中加入各種土石來製作質感。

左圖:地形圖製作。 / 中圖:發泡疊出所需高度。 / 右圖:格放地形。
左圖:地形圖製作。 / 中圖:發泡疊出所需高度。 / 右圖:格放地形。
左圖:加固。 / 中圖:側面加固。 / 右圖:表面質感處理。
左圖:加固。 / 中圖:側面加固。 / 右圖:表面質感處理。

 

接著便是樹木的製作,先將收集的樹枝進行防腐乾燥處理後,再將以鐵絲加工後的枝幹結合製作成為完整的樹形,再將處理過的苔類植物製作成葉子。

左上:鐵絲加工後。 / 右上:鐵絲與樹枝結合。 / 左下:防腐後的苔類。 / 右下:模型樹完成。
左上:鐵絲加工後。 / 右上:鐵絲與樹枝結合。 / 左下:防腐後的苔類。 / 右下:模型樹完成。

 

將各部分的物件完成後再進行組合,人員動線安排,物件歷史考究,保固安裝。

左上:搬運人員服裝、位置設定。 / 右上:測量人員、位置服飾設定。 / 左下:蒸汽機模型。 / 右下:纜繩的運作。
左上:搬運人員服裝、位置設定。 / 右上:測量人員、位置服飾設定。 / 左下:蒸汽機模型。 / 右下:纜繩的運作。

 

最後是館內沖繩海槽模型製作,先以圖面資料放樣所需比例,再以油土堆高以及雕刻出地貌,確認無誤後再以樹脂與玻璃纖維加強結構強硬度,背面也以木條結構與樹脂、玻璃纖維加強支撐,固定好後開始進行翻模玻璃後的模具也要進清潔以及細部修整後才能噴修上色,最後以防護精油保部。

左圖:油土放樣。 / 中圖:以玻璃纖維加固。 / 右圖:背後木條、纖維加固。
左圖:油土放樣。 / 中圖:以玻璃纖維加固。 / 右圖:背後木條、纖維加固。
左圖:準備翻模。 / 中圖:翻製後細部修整。 / 右圖:噴修完成。
左圖:準備翻模。 / 中圖:翻製後細部修整。 / 右圖:噴修完成。

 

翻看這些照片時慢慢湧現進駐時的回憶,在以單面山為主體設計概念的建築內工作,首先是被創新的建築主體吸引目光,材質也與當地地貌呼應,在館內也能感受到光,開館後也好好的參觀了一遍;回憶中的難處大多是在工地狀態時要繪製壁畫的辛苦,溫度隨著高度而上升,最高層三樓的山之層最熱,畢竟當時還在處於工地階段,不可能有空調,也沒辦法通風,在悶熱酷暑的玻璃屋內光待著都一直冒汗,整天都不會想上廁所,因為水分都隨著汗排出,開著大型的工業風扇,吹來的都是熱氣,身上要穿防護裝備,頭戴工地帽穿梭在鷹架中,令人煩躁的環境內要靜下心思考並且繪製壁畫是一個考驗,就算要上廁所也要由三樓到一樓戶外的流動廁所,畢竟女生與男性對於如廁要求不大一樣,廁所這件事造成我工作上很大的困擾;當時也因為進駐現場,必須住在公司租的宿舍,節省經費的狀態下,兩人住一間,好像回到大學時期有了室友,床也是一大床共用,生活上就比較無法真正放鬆,洗衣服跟洗澡一樣困擾,生活各種瑣事都是考驗,不過也學習到很多,經歷到與一群同事一起生活的感覺,增添人生故事的厚度,對於宜蘭當地的文化、歷史、人文風俗都多一點認識,住了一段時間後也去體驗當地生活,當然特色小吃是了不少,對於小涼園冰果室內的製冰機印象深刻,也很常吃麻醬麵與蛤蠣,最愛的是阿宗芋冰城的冰品,另外也會到湯圍溝公園泡泡腳,並且買奶凍捲當伴手禮帶回家;回憶湧起好多片段,覺得也是時候再回去走走看看了,並且感到非常榮幸能夠參與博物館工程壁畫的繪製與模型的製作,覺得完成了一項有意義的事情,感謝這一切。

左圖:蘭博內部的初始工程照。 / 中圖:師傅製作人物模型過程。 / 右圖:師傅著手進行壁畫工程。
左圖:蘭博內部的初始工程照。 / 中圖:師傅製作人物模型過程。 / 右圖:師傅著手進行壁畫工程。

作者簡歷

陳又伃 CHEN-YU-YU照片
陳又伃 CHEN-YU-YU照片

學歷

  • 2012中國文化大學 藝術研究所,碩士
  • 2006中國文化大學 美術學系,學士

個展

  • 2019   「九分之一地主-陳鎰森/陳又伃雙個展」,日帝藝術,台北,台灣
  • 2018   「磷光之所-個展」,一票人票畫空間,台北,台灣
  • 2016   「一 首 詩 的 等 待-許旆誠/陳又伃雙個展」,日帝藝術,台北,台灣
  • 2015   「觀照-個展」,一票人票畫空間,台北,台灣

獲獎

  • 2019   高雄獎,繪畫類暨版次藝術,高雄獎
  • 2019   中山青年藝術獎,油畫類(壓克力),佳作
  • 2012   台灣筆會獎助計畫,油畫類,佳作
  • 2011   台灣筆會獎助計畫,油畫類,佳作
  • 2011   台灣國展,油畫類,優選

典藏

  • 2003   歷史博物館青年典藏徵件,台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