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成果

106年宜蘭縣環境教育展【秋收*環遊宜蘭-回顧環境教育時光】

返回列表
2017年09月09日 ~10月06日
106年宜蘭縣環境教育展:遊客進行鑽孔體驗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宜蘭縣環境教育成果展,邀請您跟我們一起體驗,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回顧環境教育的成長歷程,讓我們共同「環」抱收穫,持續增進成長,展望未來。

一、展覽日期:106年9月9日(六)至106年10月6日(五)。
二、展覽地點: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時光廊道。
三、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二)主辦單位:宜蘭縣政府
(三)承辦單位:宜蘭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四)執行單位:財團法人七星嶺教育基金會
(五)協辦單位:深溝水源生態園區、羅東自然教育中心、武荖坑風景區、宜蘭縣利澤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台灣戲劇館、頭城農場、芳香植物博物館(香草菲菲)、蘭陽博物館及溼地、宜蘭縣無尾港環境學習中心、員山生態教育館、雙連埤生態教室。
四、講座、DIY活動資訊:詳如附件。

 

宜蘭縣無尾港環境學習中心【藍染體驗DIY】
師資:周宜隆、施浴沂
課程簡介:推廣植物染主要是作為生態旅遊的一項體驗行程,取自天然植物的染材(大菁藍染、洋蔥皮福木熱染等),對人體及環境均不會造成負擔。
由教師指導學員DIY親身體驗,以植物萃取的天然顏料,透過不同的綑綁手法、縫染、繪染、蠟染、型糊藍染等技法,將平凡的布料染出創意花色。
本次課程內容為:本課程先介紹天然植物染材,進而進入本次藍染主題,首先介紹藍染植物、藍泥製造過程、再介紹建藍方法,我們學習植物染除了是具有物盡其用與資源永續利用的意義外,更重要的是對傳統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環境保護的深思。
1.認識植物染:植物染布是人類古老的智慧。在1856年化學染未出現前,所有衣料都是利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像台灣在1930年以前都還是以天然染料為主, 全島並有大量栽種染材植物。
2.藍染技法與操作:以大菁植物萃取的天然顏料,透過不同的綑綁手法、縫染、繪染、蠟染、型糊藍染等技法,將平凡的布料染出創意花色。

頭城農場【陽臺上的四季好滋味 (蔬菜盆栽DIY)】
師資:林宏達、葛嘉芸
課程簡介:本次課程以「食在地、吃當令」為環教主題,並以都市人居家種植蔬菜為應用,推廣本農場的環境特色及植物換盆體驗,希望協助參與者了解友善農法對土地及人類健康的價值。
課程為四大部份:
1.四季及當令蔬菜靜態展示。
2.現場導覽:以蔬菜盆栽導覽及推廣「食在地、吃當令」對環境及對身體健康的好處。
3.陽臺上的四季好滋味:介紹居家及陽台蔬菜種植所需的知識與注意事項。
4.蔬菜盆栽初體驗:提供30份免費體驗,讓參與者體驗秋季蔬菜移植的步驟並把移植好的蔬菜盆栽帶回家照顧。希望本次活動可以讓頭城農場發揮生活農場的農業特色,讓參訪者藉由導覽來認識土地,以及土地上四季所生長的作物,了解低碳食物里程的概念,體驗種植的樂趣,與植物分享生命成長的喜悅。

武荖坑風景區【溪流魚類立體紙模型DIY】
師資:李秉光
課程簡介:魚的構造和其生態棲位息息相關,籍由魚類紙模型的製作,觀察魚的形態構造,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長得不一樣。

蘭陽博物館【寫在地底的歷史-鑽孔器體驗】
師資:邱梅英、曾文昌
課程簡介:在沒有電的年代,人們是如何在各種堅硬的石器和玉飾上打洞呢?原來,他們很可能已經發明了不用插電的鑽孔器了!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在台灣和一些南太平洋國家的原住民部落都有發現相似的鑽孔器,甚至在台灣早期的一些竹器店和要把瓦片固定在屋簷上時也都會用到。想體驗這項古老又特別的技術嗎?利用鑽孔器和身邊隨手可得的材料,就能製作一個簡單的小飾品喔!

宜蘭縣環境教育輔導團【冬山河古笈祕辛】
師資:林宏仁、賴擁憲
課程簡介:長期以來,河流一直是人類社會的重要命脈,更留著歷史文化的印記。
冬山河,是蘭陽平原上原民、漢人與外國人的共同記憶,噶瑪蘭人在這裡生息,漢人在這裡開墾,外來的探險家、傳教士也曾利用蜿蜒的河道進到內陸來,這裡留下來許多神祕的謎團,等你來破解。邀請您一起來認識我們的水水故鄉。

jpg檔案